=?Big5?B?UmU6IMK9xLa3UaprpM646re9sFG91w==?=



2010/9/12  <gnome-tw-list-request gnome org>:

> Tryneeds 是 Eric 滿努力才催生出來的,早期也是使用 Pootle,後來有資金援助時
> 則改成現在的架構,而現在援助也斷了,變成 Eric 他們招募的志工來協助後續開發。
嗯,還沒有註冊進去看,只從外觀看起來有點類似。

不過之後gnome tw可以取得?些資金,還有入口網站的資源。
也許把這些資源合併起來,會有些幫助?
主要是個人覺得,開發者/翻譯都分散的話,連bug report都不知道往哪裡丟。
也難怪ubuntu會自己弄個launchpad出來啊。

> GNOME-extra 的軟體。因為雖然只要註冊就能在網頁上翻譯,但是當大量經驗尚淺
> 的人投入時,在審核每個條目幾乎都要人工再改?次,其實也滿耗時間。只是不修
> 又不行,逐字翻譯的英式中文、半形標點、中英文間沒加空白等問題都會?再出現,
> 當然其中也有長期投入的,翻譯的品質就會不斷提升,這是它帶來的主要效益。
的確,小弟非常同意。
其實翻譯的時候,有時候人多不見得是?件好事。
很多?致性的問題分給不同人的時候就會出現。
不過pootle有個"suggest"的給沒有權限的人用,後來翻譯的人可以直接點選,
我是覺得這點還不錯。只可惜只有在線上才用得到。

這份L10N的規範的確涵蓋得很全面,很值得參考。可惜以前這類文件都放在CLE上,
現在不知是哪位「大大」在整理?

> 但是當能力愈強時就愈會感到線上系統的不足,最後還是會轉入 po 檔的翻譯方式,
> 畢竟在接手?個翻譯時常需考慮用語是否前後一致,必定得參考其他已經譯好的部分,
> 這時自己電腦中有 po 檔會比較容易進行搜尋、也能很快產生 mo 檔進行測試。
沒錯。同樣的詞用不同的翻譯,這個對使用者的影響非常大。

像pootle還有個很大的問題,當翻譯檔很大的時候,要commit時常常會把server弄掛。
不曉得這是python的問題,還是當初設計架構沒有考慮好?

> 除了直接進行翻譯之外,其實也需要有人協助校對,才能提升翻譯的素質。當然在
> 目前人力不足的情形下有人肯翻譯就不錯了,要校對後再傳上來是比較困難的,
> 因此都是直接放行的居多。
Can't agree any more. :)


-- 
Best regards,
Yuan Chao


[Date Prev][Date Next]   [Thread Prev][Thread Next]   [Thread Index] [Date Index] [Author Index]